小学生意味着孩子的智力已经达到了空前发达的程度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,儿童这时的认知结构已得到了重新组织,达到了具体运算阶段。这时,细心的家长会发现,在孩子擅长的游戏中,自己常处于下风。
然而,智力的发展经常不能给孩子带来公正的评价。例如,第一次让孩子独立完成西红柿炒鸡蛋的全过程操作,一般情况下是困难的,他可能会往有水的热锅里倒油,也可能忘记放盐等等。或许有家长重提对孩子的质问:不是都讲过该怎样做吗?通常家长事先全面地、有条理地陈述是事实,同样,孩子认真地记家长的指点也是事实,但唯有家长对孩子的质问与否定是不公正的评价。
心理学实验证明,人们短时记忆通常只能记住五个组块(7±2),超过五个,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,都很难记住。有兴趣的话,家长可在一个盘子中每次随机放置十个孩子的小玩具,检查一下自己能记住多少,自己和孩子究竟有多大差距。所谓组块,是指信息量的一个单位。多大是一个组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,偏旁、单字、短语等都可以形成一个组块。智力越发达,其组块的数量就越大,其组块内的复杂程度就越高。孩子与家长间的差距就在于,家长多年的经验已将西红柿炒鸡蛋的全过程合并为一个大型的组块,孩子却没有。
孩子原本是聪明的,但要加快其进步速度,就要进行辅助性的催化。催化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尽可能多地在头脑中建立组块,尽可能快地将分散的小组块合并为大组块。因此,就需要家长根据做——说——做(详见本版1997年10月30日《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》一文)的沟通原则,通过适当弥补正常记忆丢失的提示,通过“说”的过程使孩子尽快从单一的动作转化为成套的动作。这样,孩子就会在对新概念的逐步内化过程中,迅速获得经验。
因此,在事件与家庭教育的催化关系中,科学的沟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